國內17所高中女校校長24日在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召集下,組成策略聯盟,推動國內落實實踐「211國際女性科學日」的精神,消除「男理工、女人文」的社會迷思,從高中教育階段即鼓勵女學生勇於選擇科技相關科系,未來多投入科技工作。啟動儀式在北一女學珠樓1樓舉行,蘇慧貞與各校校長共同揭開覆蓋於象徵科學、科技領域的布幔,鼓勵女學生參與科學與科技。
研究領域為公共衛生的蘇慧貞是成大創校以來首位女校長,特別受邀擔任女子高中校長策略聯盟召集人,她致詞指出,女性在科學領域的發展潛能與男性等量齊觀,男、女的邏輯思考上存在差異,擴大女性參與科技領域,可望激盪出不同火花,增加解決問題的機率,也為社會帶來更多深遠影響,讓社會更進步。
北一女、彰化女中、高雄女中3所學校學生,分別演示「用火安全科學關卡」、「解憂雜貨店」、「日常生活的聲音物理」等科學活動。北一女學生以酒精為主角做實驗,傳達點燃的3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及溫度達燃點。彰化女中學生利用澱粉、碘液,氫氧化納、乳糖以及少許染色劑,還原隱形字,帶出化學有趣的一面。高雄女中學生以鄉土的童玩「竹蟬」與「烏克麗麗」樂器,演示共振、共鳴,傳達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科學原理。
教育部104年大專院校統計資料,女性就讀科技類科系的人數僅佔34.1%,人文類則高達66.5%,顯示「男理工、女人文」的現象確實存在。科技部資料,申請科技部專題計畫的男女性別比是76比24,不過,專題計畫通過比率男性49.15%,女性47.52%,顯示台灣男性和女性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相當接近。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決議,訂定每年2月11日為「國際女性科學日」,希望各國政府制訂科學教育政策,鼓勵更多女性參與科學相關工作,並承認女性的科學成就。
為鼓勵女生選擇科技領域,成大、清華大學、彰師大、中山大學、國家實驗研究院等,也共同發起包括演講、營隊、實作體驗等一系列「211國際女性科學日」活動,2月11日當天,全台北、中、南、東等多所大學將與在地高中攜手合作,在台鐵23個火車站同步舉辦科學實驗演示與體驗活動,呈現科學奧妙與有趣與的一面。
蘇慧貞指出,從過去到現在,女科學家面臨許多挑戰,要有更多的堅持與毅力,她自己在公共衛生領域20多年,到現在仍是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唯一的女教授。「女性走科學之路,只要堅持得夠久,就會出做很好的成績。女性在科學、科技的能力及表現與男生相當,女生要對自己有信心,更要有堅持的決心。」蘇慧貞鼓勵女同學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心中最初對科學的喜愛,勇敢追逐夢想,擴大影響力。
前科技部工程司司長台大電機系廖婉君教授表示,科技領域不分男女,「只要對創造發明有興趣,只要對挑戰未來有興趣,科技領域就適合妳」,科技領域有許多表現傑出的女性都是最好榜樣,希望年輕一輩女性,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全國17所高中校長組成策略聯盟,將透過校際間相互舉辦營隊、議題討論、資訊交流等,鼓勵女學生勇於選擇科技相關的科系。主辦單位希望藉由「211國際女性科學日」的一系列活動,建立社會對女性科技能力的正確認知,給予女性更多發揮的空間;同時經由高中女校校長的策略聯盟,從學校端發揮影響力,鼓勵更多女生選擇科技相關科系及工作,讓我們的社會和科學發展都能更進步。
成大為培育開發中國家女性科學家,接受唐獎授權委託,承辦女性永續發展科學週活動,每年遴選5位致力於公共衛生領域的優秀女性科學家到台灣學習推動永續發展工作,2018年將邁入第3屆。成大校園女性教授的學術表現與付出也不遑多讓,科技部106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成大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副教授郭瑋君、化工系副教授陳美瑾的研究計劃都獲得肯定,在成大7位得獎老師中佔了2位。
成大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龔慧貞,無怨無悔鑽研「比登天還難的地球」,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地質學術組織之一美國礦物學會在2018年授予會士榮銜,在11位新獲選會士中,她是唯一的台灣學者,更是歷年來首位亞洲地區獲得殊榮的女性科學家。
成大生命科學系陳一菁助理教授,與國內外團隊合作,研究氣候變遷生物學、生物多樣性保育,論文多次登上SCIENCE科學期刊。她為了做研究曾到馬來西亞海拔3千公尺的馬西亞神山做野外調查,花了半年時間準備,卻遇上大雨、山洪暴發,設備、資料被沖走,雖然是一大挫折,卻也成了研究之路的動力。
成大化工系副教授吳意珣,投入科學研究外,連續2年還帶領約20名男、女學生跨領域學生組團隊參加全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iGEM競賽,成績一次比一次好。花費時間與心力帶領學生,只為了給學生更多在世界舞台表現的機會。(撰文/孟慶慈 圖片/陳大寶攝影)
http://web.ncku.edu.tw/files/13-1000-174615.php?Lang=zh-tw